打开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订阅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打开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订阅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欧盟竖起“强迫劳动”贸易壁垒:中企须把握三年黄金过渡期 | 耀时涉外原创
张晓宇
近日,耀时律师事务所客户接到其荷兰买方信函表示,该荷兰买方采用了欧盟《道德贸易倡议(ETI)》,要求其所有供应商同样遵守ETI所设立的道德贸易标准,而不仅仅是遵守当地现行法律,供应商亦须确保其关联公司、下游供应商遵守ETI。ETI以欧盟ETI以人权为基础,反映了在商业领域的人权道德最高标准,包含平等和生活工资、无童工、安全工作条件、无歧视等主题。
该事件发生于2024年12月欧盟《禁止强迫劳动产品条例》(简称“《条例》”)正式生效的背景之下。对中国企业来说,超时加班、劳务外包、工人健康、安全防护、扣押员工护照及身份证等问题都可能触及《条例》红线,一旦遭遇员工投诉、起诉,不仅将引发舆论关注,而且可能直接触发欧盟客户的合规审查,触发从市场清除到海关封杀的三级处理程序。【1】 若企业因“有罪推定”被调查(即使最终未违规),可能被列入欧盟“高风险企业名单”,导致订单流失或融资困难。根据《条例》:
● 欧盟主管机关在初步发现供应链存在“强迫劳动风险”时(如高风险区域原材料、国际组织报告),即默认企业可能违规,企业需自行提供完整证据链证明自身无责,否则将被推定为“存在强迫劳动”。
● 企业需提交的证据材料门槛要求高,包括:完整的供应链追溯文件(如矿石开采地证明、运输记录)、工人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凭证、工时记录(需覆盖所有生产环节);第三方独立审计报告、工人匿名访谈记录(需由欧盟认可的中立机构执行)等。
● 若企业未及时或充分回应,欧盟可直接采用外部信息(如NGO报告、卫星图像、媒体报道)作为判定依据,即使证据未经严格核实。
● 若企业拒绝提供数据或阻拦实地检查,欧盟可直接下达禁令;在某供应商被认定违规的情况下,若其下游企业无法证明自身产品与该供应商无关,也将被波及。
● 对涉及新疆等“高风险地区”的企业,即使无直接证据,欧盟也可能基于“区域推定”要求企业自证(例如要求单独证明新疆工厂无强迫劳动)。
欧盟计划在2026年6月前发布合规指南和风险数据库,明确高风险地区与产品。新疆关联企业、劳动密集型出口商可能成为首批调查对象。欧盟通过“有罪推定”大幅降低调查成本,将合规压力转嫁给企业,中国企业应以“证据前置”策略规避风险,提前做好供应链尽职调查和风险预案。
正因如此,上文提到的荷兰买方要求其所有供应商先行签署承诺遵守《道德贸易倡议(ETI)》,以便确保其自身免责及其供应商在三年过渡期届满之时能通过合规审查。在此背景下,中国供应商不能再仅仅把签署ETI做成表面文章,而应以此为契机,根据ETI明确的准则和《条例》要求,在三年黄金过渡期内落地供应链尽职调查和合规整改措施,牢牢守住产品在欧盟市场的生存线。
当欧盟市场竖起“强迫劳动”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合规能力将成为中国企业的新质生产力。那些率先完成转型的企业,不仅将守住市场份额,更将获得战略红利。欧盟新规不是终点,而是全球供应链人权治理的起点。在这场“合规突围战”中,中国企业唯有以刀刃向内的勇气重构生产逻辑,才能将合规成本转化为竞争优势,为未来十年的全球化布局积蓄势能。
【注释】:
吴巍、朱媛媛、张双等:《欧盟供应链法规落地,中国制造企业如何“熄灯”不“熄火”》,金杜研究院。
【本文作者】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云龙山路89号龙湖天街2号楼1301
电话:(025)83707073
咨询及合作:请发送邮件至xeoninfo@163.com
应聘及实习:请发送邮件至xeonhr@163.com
投诉或特别情况:请发送邮件至主任合伙人邮箱xeonzxy@163.com